首页 > 古文名篇 > 列女传 > 秦穆公姬翻译赏析

列女传

秦穆公姬
《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者是西汉的儒家学者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如今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为认为,如今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列女传》共分七卷,共记叙了110名妇女的故事。这七卷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和孽嬖传。西汉时期,外戚势力强大,宫廷动荡多有外戚影子。刘向认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应当从皇帝周边的人开始教育,因此写成此书,以劝谏皇帝、嫔妃及外戚。《列女传》选取的故事体现了儒家对妇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赞扬的内容在如今的多数人看来是对妇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秦穆公姬

书籍:列女传    更新时间:2021-04-13

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同母姊,与惠公异母。贤而有义。献公杀太子申生,逐群公子。惠公号公子夷吾,奔梁。及献公卒,得因秦立。始即位,穆姬使纳群公子曰:“公族者,君之根本。”惠公不用,又背秦赂。晋饥,请粟于秦,秦与之。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与。秦遂兴兵与晋战,获晋君以归。秦穆公曰:“埽除先人之庙,寡人将以晋君见。”穆姬闻之,乃与太子罃、公子宏,与女简璧,衰绖履薪以迎。且告穆公曰:

“上天降灾,使两君匪以玉帛相见,乃以兴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晋君朝以入,婢子夕以死。惟君其图之。”公惧,乃舍诸灵台。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君以功归,今以丧归,将焉用!遂改馆晋君,馈以七牢而遣之。穆姬死,穆姬之弟重耳入秦,秦送之晋,是为晋文公。太子罃思母之恩,而送其舅氏也,作诗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君子曰:“慈母生孝子。”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穆姬之谓也。

颂曰:

秦穆夫人,晋惠之姊。秦执晋君,夫人流涕,痛不能救,乃将赴死,穆公义之,遂释其弟。

《秦穆公姬》相关文章

  • 《闸朝》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谓古代点查上朝时入班的官员。 官员: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上朝: 1.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 2.君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 《辕骡》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驾车的骡子。骡,同“骡”。 [thill mule] 驾辕的骡子 骡子: 骡的俗称。 驾车: 驾驶车辆。 骡(騾)luó ㄌㄨㄛˊ 〔骡子〕哺乳动物,是由驴和马交配而生的,挽力大而能持久,
  • 《梳起》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方言。广东有些地方的女子,由于各种原因,决心一辈子不出嫁,举行一种将辫子梳成发髻的仪式,称做“梳起”。 原因: 1.原来因为。 2.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
  • 《僧道》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僧人与道士。 [monk and Taoist priest] 僧侣和道士 僧人: 出家的佛教徒。 道士: ①指奉守道教经典规戒并熟习各种斋醮祭祷仪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宗教职业者。有出家的全
  • 《青春客》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指青年人。 青春: ①春天: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比喻年轻时期:青春年少|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③岁数(只用于年轻时):青春几何|青春三十余,众艺尽无知。
  • 《婚室》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娶妻成家。 娶妻: 同妇女结婚。 成家: 1.成立家室,娶妻。 2.兴家,持家。 3.犹安家。 4.形成流派。 5.成为专家。 6.东汉初公孙述起成都,自立为帝,号成家。光武遣吴
  • 《祠厘》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祭神求福。 求福: 求神赐福。 厘lí ㄌㄧˊ 小数名,百分之一:厘米。 单位名(a.长度单位,中国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单位,中国一市两的千分之一;c.地积单位,中国一市亩的百分之一
  • 《钗子》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簪子: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首饰: 1.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2.泛指耳
  • 《憬然有悟》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憬然有悟成语读音:jǐng rán yǒu wù成语解释: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成语出处:《诗经·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朱熹:“憬,觉悟也。”成语造句:这在曹雪芹自
  • 《魏豹彭越列传》 原文翻译 - - 文言文 - -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昬乱,忠臣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