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 1 卷四十 ○渐江水斤江水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贡山水泽地所在 △渐江水出三天子都。 《山海经》谓之浙江也。《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有博山,山上有石,特
- 2 卷三十八 ○资水 △资水出零陵都梁县路山。 资水出武陵郡无阳县界唐糺山,盖路山之别名也,谓之大溪水。东北迳邵陵郡武冈县南,县分都梁之所置也。县左右二冈对峙,重岨齐秀,间可二里
- 3 卷三十九 ○洭水△洭水出桂阳县卢聚。水出桂阳县西北上驿山卢溪,为卢溪水,东南流迳桂阳县故城,谓之洭水。《地理志》曰: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东南流,峤水注之,水出萌渚峤之溪,溪水
- 4 卷三十六 ○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 县故青衣羌国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来归。汉武帝天汉
- 5 卷三十七 ○淹水叶榆河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淹水出越巂遂久县徼外。 吕忱曰:淹水,一曰复水也。 △东南至晴蛉县。 县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马、碧鸡、光景悠忽,民多见之
- 6 卷三十五 ○江水三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
- 7 卷三十三 ○江水一△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岷江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异也。《益州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
- 8 卷三十四 ○江水二△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下皆其域也。
- 9 卷三十一 ○滍水△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
- 10 卷三十二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 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迳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
- 11 卷二十九 ○沔水下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 《尚书·禹贡》汇泽也。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巢国也。汤代桀,桀奔南巢,即
- 12 卷三十 ○淮水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 《山海经》曰:淮出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自桐柏。 《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
- 13 卷二十八 ○沔水中 △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东历新城郡,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封邓晨为侯国也。汉末以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
- 14 卷二十七 ○沔水上△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
- 15 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 《地理志》曰:出济阴乘氏县,又云:出卞县北,《经》言北山,皆为非矣。 《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余昔因公事,沿历徐、沇,路迳洙、
- 16 卷二十六 ○沭水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 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川。东南流迳邳乡南,南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沭水又东南
- 17 卷二十三 ○阴沟水汳水获水 △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荡渠。 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故渎东南迳卷县故城南,又东迳蒙城北。《史记》:秦庄襄王元年,蒙骜击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疑即骜
- 18 卷二十四 ○睢水瓠子河汶水 △睢水出梁郡鄢县,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受陈留浚仪蒗荡水也。《经》言出鄢,非矣。又东迳高阳故亭北。俗谓之陈留北城,非也。
- 19 卷二十一 ○汝水 △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 《地理志》曰:出高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又言:出弘农卢氏县还归山,《博物志》曰:汝出燕泉山,并异名也。余以永
- 20 卷二十二 ○颍水洧水氵异水潧水渠(沙水)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
- 21 卷二十 ○漾水丹水 △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 常璩《华阳国志》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
- 22 卷十八 ○渭水中△又东过武功县北。渭水于县,斜水自南来注之。水出县西南衙岭山,北历斜谷,迳五丈原东。诸葛亮《与步骘书》曰:仆前军在五丈原,原在武功西十里馀。水出武功县,故亦谓之武功
- 23 卷十九 ○渭水下△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渭水迳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西北入于渭。渭水
- 24 卷十六 ○谷水 △谷水出宏农黾池县南墦冢林、谷阳谷。 《山海经》曰:傅山之西,有林焉,曰墦冢,谷水出焉,东流注于洛,其中多珚玉。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本中乡
- 25 卷十七 ○渭水上△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首亭南鸟鼠山。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三源合注,东北流迳首阳县西,与别源合。
- 26 卷十四 ○漯馀水 △漯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 关在沮阳城东南六十里居庸界,故关名矣。更始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即是关也。其水导源关山,南流历故关下,溪之东岸,有石台三层
- 27 卷十五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尸水注
- 28 卷十三 ○漯水△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坡历涧,东北流,出山,迳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置,王莽更名富臧矣。魏皇兴
- 29 卷十一 ○易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阎乡西山。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迳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同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即此。潘岳
- 30 卷十二 ○圣水△圣水出上谷。故燕地,秦始皇二十三年,置上谷郡。王隐《晋书地道志》曰:郡在谷之头,故因以上谷名焉。王莽更名朔调也。水出郡之西南圣水谷,东南流,迳大防岭下。岭之东首,山下
- 31 卷九 ○清水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馀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
- 32 卷十 ○浊漳水△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散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
- 33 卷七 ○济水一△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泽。郭景纯云:联、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
- 34 卷八 ○济水二△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分曹地,东传于济。济水自是东北流出菏泽。△其一水东南流,其一水从县东北流,入钜野泽。南为菏水。北为济渎,迳乘氏
- 35 卷六 ○汾水 △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山海经》曰:《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十三州志》
- 36 卷五 ○河水五 △又东过平县北,湛水从北来注之。 河水又东,迳河阳县故城南。《春秋经》书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晋侯执卫侯,归于京师。《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37 卷四 ○河水四△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山
- 38 卷三 ○河水三△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也。世谓之为青山峡。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河水又北,迳富平县故城西,秦置北地郡,治县城。王莽名郡为威戎,县曰
- 39 卷二 ○河水二 △又南入葱岭山,又从葱岭出而东北流,河水重源有三,非惟二也。一源西出捐毒之国,葱岭之上,西去休循二百余里,皆故塞种也。南属葱岭,高千里。《西河旧事》曰:葱岭在敦煌
- 40 卷一 ○河水一△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记》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禹本纪》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