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长短经 > 水火第九翻译赏析

长短经

水火第九
《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王土祯《居易录》记徐乾学尝得宋椠于临清。此本前有“傅是楼”一印,又有“健庵收藏图书”一印,后有“乾学”一印。每卷之未皆题“杭州净戒院新印”七字。犹南宋旧刻,盖即士祯所言之本。然仅存九卷。未有洪武西已沈新民《跋》称其“第十卷载阴谋家本阙,今存者六十四篇”云云。(案此《跋》全剿用晁公武之言,疑书贾伪托。)是佚其一卷而反多一篇,与蕤《序》六十三篇之数不合。

水火第九

书籍:长短经    更新时间:2021-04-13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

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燧。行火必有因。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参、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太公曰:强弩长兵,所以逾水战。孙子曰:水可以绝。谓灌城也。又曰: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迎之於水内,令敌半渡而击之利。欲战,无附於水而迎客也。谓处水上之军。故曰:以水佐攻者强。何以言之?昔韩信定临淄,走齐王田广。楚使龙且来救齐,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合战,夹潍水阵。韩信乃夜令人为万馀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恃也。乘追。信渡水,信使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之,杀龙且。龙且水军东散走。此反半渡之势。卢绾佐彭越攻下梁地十馀城。项羽闻之,谓其大司马曹咎曰:谨守成皋。即汉挑战,慎勿与战。汉果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大司马怒,渡汜水。卒半渡,汉击大破之。此欲战无附於水势也。

故知水火之变可以制胜,其来久矣。秦人毒泾上流,晋军多死。荆王烧楚积聚,项氏以擒。曹公决泗於下邳,吕布就戮。黄盖火攻於赤壁,魏祖奔衄。此将之至任,盖军中亢急者矣,不可不察。

《水火第九》相关文章

  • 《新居》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新建的住宅。 2.新迁入的住所。 (1) [new home]∶刚建好或刚搬去住的房子 (2) [new residence]∶新的住所,新家,新的住宅 住所: 有久住意思而居住的处所。在中国,公民
  • 《停步》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停止前进。 前进: 1.上前;向前行进。 2.向前发展;进步。 停止: 1.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2.住宿。 3.停留。 4.停息。 步bù ㄅㄨˋ 行走:步兵。步行(xíng )。徒
  • 《驱斥》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驱赶斥逐。 驱赶: 驱逐赶走。 斥逐: 驱逐。 斥chì ㄔˋ 责备:斥责。怒斥。驳斥。训斥。 指,指出:斥谬(指出错误)。 使退去,使离开:斥退。 开拓:开地斥境。 多,广:充斥。
  • 《铭心镂骨》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 感受: ①受到(影响);接受:感受风寒。 ②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生活感受ㄧ看到经济特区全面迅速的发展,感受很深。 铭心: 刻在心里,牢记不忘:那一段
  • 《经明行修》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旧指通晓经学,品行端正。 通晓: 了解;精通:通晓六国文字。 经学: 把儒家经典当作研究对象的学问,内容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字学等。
  • 《戈革》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犹兵革。借指战争。 战争: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人类历史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政治集团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
  • 《俘获》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俘虏和缴获:俘获甚众。 缴获: 从战败的敌人或罪犯等那里取得(武器、凶器等):缴获敌军大炮三门。 俘虏: ①打仗时捉住(敌人):俘虏了敌军师长。 ②打仗时捉住的敌人:释放俘虏。
  • 《冯国璋》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冯国璋(1859-1919)直系军阀首领。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曾协助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辛亥革命时,任北洋军第一军总统,镇压革命。“二次革命
  • 《语智部·鲁仲连原文》 原文翻译 - - 智囊全集 - -   【原文】   秦围赵邯郸,诸侯莫敢先救。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欲与赵尊秦为帝。鲁仲连适在赵,闻之,见平原君胜。胜为介绍,而见之于辛垣衍。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
  • 《卷八 本经训》 原文翻译 - - 淮南子 - -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发动而成于文,行快而便于物。其言略而循理,其行侻而顺情,其心愉而不伪,其事素而不饰,是以不择时日,不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