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

  • 长短经
    《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王土祯《居易录》记徐乾学尝得宋椠于临清。此本前有“傅是楼”一印,又有“健庵收藏图书”一印,后有“乾学”一印。每卷之未皆题“杭州净戒院新印”七字。犹南宋旧刻,盖即士祯所言之本。然仅存九卷。未有洪武西已沈新民《跋》称其“第十卷载阴谋家本阙,今存者六十四篇”云云。(案此《跋》全剿用晁公武之言,疑书贾伪托。)是佚其一卷而反多一篇,与蕤《序》六十三篇之数不合。

长短经

  • 1 还师第二十四 《孙子》曰:兴师百万,日费千金。玉子曰:四人用虚,国家无储。故曰:运粮百里,无一年之食,二百里无二年之食,三百里无三年之食,是谓虚国。国虚则人贫,人贫则上下不相亲。上无以树其恩,下无
  • 2 奇正第二十二 太公曰:不能分移,不可语奇。《孙子》曰:兵以正合,事以奇胜。何以明之?魏王豹反汉,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
  • 3 掩发第二十三 《孙子》曰: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又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何以明其然耶?燕平齐,围即墨城。即墨城中推田单为将以拒燕。田单欲激怒其卒,乃宣言曰:吾虽恐燕将劓所
  • 4 利害第二十一 《孙子》曰: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又曰:杂於利而务可伸,杂於害而患可解。何以明之?汉将韩信攻赵,赵盛兵井陉口。信乃引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
  • 5 围师第十九 《孙子》曰:围师必阙。何以明之?黄巾贼韩忠宛,朱俊张超围之,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退保小城,乞降。诸将欲听之,俊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
  • 6 变通第二十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魏与赵攻韩,齐田忌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曰:被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用兵者
  • 7 蛇势第十七 语曰:投兵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同舟而济,胡越何患乎异心?《孙子》曰:善用兵者,譬如率然。何以明之?汉宣帝时,先零为寇,帝命赵充国征之,引兵至先零所在。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
  • 8 先胜第十八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梁州贼王国围陈仓,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待时,勇者不留决。速战则城全,不救
  • 9 伐交第十五 《孙子》曰:善用兵者,使交不得合。何以明之?昔楚莫敖将盟贰轸,郧人军於蒲骚,将以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於其郊,必不诫,且日虞四邑之至。君之於郊郢以御四邑
  • 10 格形第十六 《孙子》曰:安能动之。又曰:攻其所必趋。何以明之?昔楚子围宋,宋公使如晋告急。晋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果如是计。魏伐赵,赵急请救於齐。齐
  • 11 势略第十三 《孙子》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又曰:水之弱至於漂石者,势也。何以明之?昔曹公征张鲁、定汉中,刘晔说曰:明公以步卒五千,讨诛董卓,北破袁绝,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天下,势氵?海
  • 12 攻心第十四 《孙子》曰: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何以明之?战国时有说齐王曰: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伐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何谓攻其心?绝其所恃,是谓攻其心也
  • 13 将体第十一 《万机论》曰:虽有百万之师,临时吞敌,在将也。《吴子》曰:凡人之论将,恒观之於勇。勇之於将,乃万分之一耳。故《六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孙子》曰:将者,勇、
  • 14 料敌第十二 夫两国治戎,交和而合刀,以冥冥决事,必先探於敌情。故《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後战。又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因形而作胜於众,用兵之要也。若欲先知敌将,当令贱而勇者,将
  • 15 五间第十 《周礼》曰:巡国传谍者,反间也。吕望云:间构飞言,聚为一卒。是知用间之道,非一日也。故间有五间: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间,有死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者也;内
  • 16 地形第八 《孙子》曰:三曰地利。地利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故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故用兵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汜地,有围地,有死
  • 17 水火第九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燧。行火必有因。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
  • 18 教战第六 孔子曰: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故知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前击後解,与金鼓之指相失,百不当一,此弃之者也。故领三军故教之战者,必有金鼓约令,所以整齐士卒也,教令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
  • 19 天时第七 《孙子》曰:二曰天时。天时者,阴阳寒暑时节制也。《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吾人。太公曰:天文三人,主占风气,知天心去就。故经曰:能知三生,临刀勿惊。从孤击虚,一女当五丈夫。
  • 20 道德第四 夫兵不可出者三:不和於国,不可以出军;不和於军,不可以出阵;不和於阵,不可以出战。故孙子曰:一曰道。道者,令人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人不畏危。黄石公曰:军井未达,将不言
  • 21 禁令第五 孙子曰:卒未专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专亲而罚不行,则不可用矣。故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居死地。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知理,譬若骄子,不可
  • 22 练士第二 夫王者帅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各取所长,为其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然後万事毕矣。腹心一人;谋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形三人,兵法九人,通粮四人,奋威四人;鼓旗三人,股肱四人,通材三人,权
  • 23 结营第三 太公曰:出军征战,安营置阵,以六为法。将军自取九天之上,竟一旬,复徙开牙门;常背建向破,不饮死水,不居死地,不居地柱,不取地狱,无休天灶,无当龙首。故曰:凡结营安阵,将军居青龙,军鼓居逢星,士
  • 24 出军第一 夫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也。兵战之场,立尸之所。帝王不得已而用之矣。故曰: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於己,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应兵者胜。争恨子故,不胜慎怒者,谓之忿兵,兵忿
  • 25 定名第四十 夫理得於心,非言不畅;物定於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识鉴不显。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故称
  • 26 兵权·序 赵子曰:《诗》云允文允武,《书》称乃武乃文。孔子曰:君子有文事,必有武备。《传》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黄帝与蚩战,颛顼与共工争,尧伐?兜,舜伐有苗,启伐有扈,汤伐有夏,
  • 27 势运第三十八 夫天下有君子焉,有小人焉,有礼让焉。此数事者,未必其性也,未必其行也,皆势运之耳。何以言之?文子曰:夫人有馀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物多则欲省,求赡则争止。《淮南子
  • 28 傲礼第三十九 《左传》曰:无傲礼。《曲礼》曰:无不敬。然古人以傲为礼,其故何也?欲彰於人德者耳。何以言之?昔侯嬴为大梁夷门监,魏公子闻之,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
  • 29 息辩第三十六 中论曰:水之寒也,火之热也,金石之坚刚也,彼数物未尝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体。故知行有本,事有迹。审观其体,则无所窜情。何谓行本?孔子曰: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
  • 30 量过第三十七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何以言之?太史公云,昔管仲相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然孔子小之,曰:管仲之器小哉!岂不以周道衰,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虞卿说魏王曰:夫
  • 31 诡俗第三十五 夫事有顺之而为失,义有爱之而为害,有恶於已而为美,有利於身而损於国者。何以言之?刘梁曰:昔楚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芊尹申亥从王之欲,以殡於乾溪,殉之以二女。此顺之而失义者也。鄢陵
  • 32 卑政第三十三 《淮南子》曰:齐溺人以金玉,不如寻常之缠。《韩子》曰:百日不食,以待梁肉,饿者不肯。此言政贵卑以济事者也。何以言之?韩非曰:所谓知者微妙之言,上知之所难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为上知
  • 33 善亡第三十四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又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何以徵其然耶?《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也。今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火不息,则谓水不胜火。此又与於不仁之
  • 34 败功第三十一 文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者必见信。故仁义者,天下之尊爵也。何以言之?昔者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
  • 35 昏智第三十二 夫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则心平。今士有神清智明而ウ於成败者,非愚也,以声色势利怒爱昏其智矣。何以言之?昔孔子摄鲁相,齐景公闻而惧曰:孔子为政,鲁必霸。霸则吾
  • 36 运命第二十九 夫天道性命,圣人所稀言也。虽有其旨,难得而详。然校之古今,错综其纪,乘乎三势,亦可以仿佛其略。何以言之?荀悦云:凡三光精气变异,此皆阴阳之精也。其本在地,而上发於天。政失於此,则变
  • 37 大私第三十 《管子》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周书》曰: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何以徵其然耶?黄石公曰:得前勿有,立而勿取,为者则已,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已为天子,使城自仔,令士自取,王者
  • 38 难必第二十八 夫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於江;苌弘死於蜀,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凡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此难必者也。何以言之?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子
  • 39 恩生怨第二十六 《传》称谚曰:非所怨勿怨,寡人怨矣。是知几怨者,不怨於所疏,必怨於亲密。何以明之?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高子曰:怨乎!孟子曰:固哉!夫高叟之为《诗》也。有越人於
  • 40 诡顺第二十七 赵子曰:夫?雷世屯、瞻乌未定,当此时也,在君为君委质治人,各为其主用职耳。故高祖赏季布之罪,晋文嘉寺人之过,虽前窘莫之怨也,可谓过於大体矣。昔晋文公初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
  • 41 忠疑第二十四 夫毁誉是非,不可定矣。以汉高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知世之听者,多有所尢,多有尢即听必悖矣。何以知其然耶?《吕氏
  • 42 用无用第二十五 古人有言曰:得鸟者,罗之一目;然张一目之罗,终不能得鸟矣。鸟所以能远飞者,六翮之力也;然无众毛之助,则飞不能远矣。以是推之,无用之为用也大矣。故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矣。庄子曰:知
  • 43 钓情第二十二 孔子曰: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曰:未信,则以为谤己,孙卿曰:语而当,智也;默而当,知也。尸子曰:听言耳目不惧,视听不深,则善言不往焉。是知将语者,必先钓於人情,自古然矣。故《韩子》曰:夫说
  • 44 诡信第二十三 孔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又曰:信近於义,言可覆也。由是言之,唯义所在,不必信也。何以明之?叶公问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稳
  • 45 惧诫第二十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书》曰:抚我则後,虐我则雠。《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董生曰: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古
  • 46 时宜第二十一 夫事有趋同而势异者,非事诡也,时之变耳。何以明其然耶?昔秦末,陈涉起靳。兵至陈,陈豪杰说涉曰:将军被坚执锐,帅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功德宜为王。陈涉问陈馀张耳两人,两人对曰:将军
  • 47 三国权第十九 论曰:臣闻昔汉氏不纲,网漏凶狡。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然曹操
  • 48 霸图第十七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馀年。成之隆也,刑错四十馀年而不用。及其衰也,亦三百馀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
  • 49 七雄略第十八 臣闻天下大器也,群生重蓄也。器大不可以独理,蓄重不可以自守。故划野分疆,所以利建侯也;亲疏相镇,所以关盛衰也。昔周监二代,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五,深根固本,为不可拔者也。故
  • 50 变第十五 昔先王当时而立法度,务而制事,法宜其时则理,事?其务故有功。今时移而法不变,务易而事以古,是则法与时诡,而时与务易。是以法立而时益乱,为而事益废。故圣人之理国也,不法古,不?今,当时
  • 51 正论第十六 孔子曰:六艺於理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导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故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
  • 52 反经第十三 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
  • 53 是非第十四 夫损益殊涂,质文异政,或尚权以经纬,或敦道以镇俗。是故前志垂教,今皆可以理违。何以明之?《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语》曰:士见危致命。又曰:君子有
  • 54 德表十一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裁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
  • 55 理乱第十二 夫明察六主,以观君德,审惟九风,以定国常。探其四乱,?其四危,则理乱可知矣。何谓六主?荀悦曰:体正性仁,心明志同,动以为人,不以为己,是谓王主;克己恕躬,好问力行,动以从义,不以从情,是谓治主;
  • 56 臣行第十 夫人臣萌牙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大臣也
  • 57 政体第八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齐一之。谓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夫教诲之政,有
  • 58 君德第九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有察察
  • 59 察相第六 《左传》曰:周内史叔服如鲁,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也食子,难也收子。?也丰下,必有後於鲁国。《汉书》曰:高祖立濞为吴王。已拜,上相之曰:汝面状有反相,汉後五十年,东
  • 60 论士第七 臣闻黄石公曰:昔太平之时,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罚,德同无以相加,乃揽英雄之心。故曰:得人则兴,失士则崩,何以明之?昔齐桓公见小臣稷,一土三往而不得
  • 61 量才第四 夫人才能参差、大小不同,犹升不可以盛斛,满则弃矣。非其人而使之,安得不殆乎?故伊尹曰:智通於大道,应变而不穷,辩於万物之情,其言足以调阴阳、正四时、节风雨,如是者举以为三公;故三公
  • 62 知人第五 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於庞萌;曹孟德知人之哲也,弊於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宜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而非君子也
  • 63 品目第三 夫天下重器、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於品材,获安逸於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
  • 64 大体第一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
  • 65 任长第二 臣闻料才核能,治世之要。自非圣人,谁能兼兹百行,备贯众理乎?故舜合群司,随才授位;汉述功臣,三杰异称。况非此俦,而可备责耶?昔伊尹之兴土工也;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推,伛者使之涂,各有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