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长短经 > 练士第二翻译赏析

长短经

练士第二
《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王土祯《居易录》记徐乾学尝得宋椠于临清。此本前有“傅是楼”一印,又有“健庵收藏图书”一印,后有“乾学”一印。每卷之未皆题“杭州净戒院新印”七字。犹南宋旧刻,盖即士祯所言之本。然仅存九卷。未有洪武西已沈新民《跋》称其“第十卷载阴谋家本阙,今存者六十四篇”云云。(案此《跋》全剿用晁公武之言,疑书贾伪托。)是佚其一卷而反多一篇,与蕤《序》六十三篇之数不合。

练士第二

书籍:长短经    更新时间:2021-04-13

夫王者帅师,必简练英雄,知士高下,因能授职,各取所长,为其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然後万事毕矣。

腹心一人;谋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形三人,兵法九人,通粮四人,奋威四人;鼓旗三人,股肱四人,通材三人,权士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游士八人,术士二人,法算二人,方士二人。

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有勃气壮勇暴强者,聚为一卒。有学於奇正,长剑雕弧、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有破格舒钩、强梁多力,能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有能逾高超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有故王臣失势、欲复见其功者,聚为一卒。有死罪之人、昆弟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迕。有贫穷忿怒、将快其志者,聚为一卒。有故赘婿入虏、欲昭迹提名者,聚为一卒。有辩言巧辞、善毁誉者,聚为一卒。有故胥靡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有材伎过人、能负重行数百里者,聚为一卒。

夫卒强将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兵无选锋曰北,必然之数矣。故曰:兵众孰强?士卒孰练?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不可忽也。

《练士第二》相关文章

  • 《引诱》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诱导,劝导。 2.诱惑。 3.吸引。 (1) [lure;seduce]∶诱惑;被引诱 (2) [try to persuade]∶诱导;劝导 引诱惰性,导达聪明 吸引: ①把事物或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方面
  • 《匈濭》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见“匈礚”。 匈礚: 1.亦作“匈濭”。 2.象声词。形容大声。 濭ǎi ㄞˇ 〔晻( àn)濭〕(天)阴沉。 濭kài ㄎㄞˋ 船遇沙搁浅。 濭kè ㄎㄜˋ 古同“溘”,凭依。
  • 《肉搏战》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指直接对抗。 [snickersnee] 交战双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 交战: 双方作战:交战国。 直接: 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与“间接”相对:直接取用|直接关
  • 《祁奚荐仇》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祁奚:春秋晋国人;荐:推荐;仇:仇人。祁奚举荐自己的仇人接替他。形容公正无私。 接替: 从别人那里把工作接过来并继续下去;代替:上级已派人去接替他的工作。 举荐: 推荐(人):举荐德才
  • 《离数》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谓历代相承﹐经历久长。 久长: 长久。 经历: ①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他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 ②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生活经历。 相承: 1.先后继承;递相沿袭。
  • 《金花菜》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也叫黄花苜蓿。二年生草本植物。复叶由三片小叶合成﹐小叶团扇形﹐开黄色蝶形花﹐果实为荚果﹐有刺。是绿肥作物﹐也可做牧草。 黄花苜蓿: 即金花菜。两年生草本植物,复叶由三片小叶
  • 《好歹》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①好坏:这人真不知好歹。 ②(好歹儿)指危险(多指生命危险):万一她有个好歹,这可怎么办? ③不问条件好坏,将就地(做某件事):时间太紧了,好歹吃点儿就行了! ④不管怎样;无论如何:她要是在这里
  • 《分文不值》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形容毫无价值。 不值: 1.表示做某种事情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 2.引申为不合算。 3.禁不起。 4.难道。 价值: ①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
  • 《隐约其辞》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隐约其辞成语读音:yǐn yuē qí cí成语解释:隐约:不明显,不清楚。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成语读音: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成语解释: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成语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