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成书不久即散乱于世。至北宋时,翰林学士王洙在宫藏书匮中发现蠹简本《金匮玉函要略方》,书分上、中、下3卷,实为《伤寒杂病论》的节略本。

金匮要略

  • 1 卷下·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二十四   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疢竞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
  • 2 卷下·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二十五   果子生食生疮。   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   生米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   桃子多食令人热,仍不得入水浴,今人病淋沥寒热病。   杏酪不熟,伤人。
  • 3 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二十二   (论一首 脉证五十四条 方十六首)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   妇人伤寒发热,经
  • 4 卷下·杂疗方二十三   退五脏虚热,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陈皮五分 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春三月加枳实 减白朮共六味 夏三月加生姜三
  • 5 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二十一   (论一首 证六条 方七首)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 6 卷下·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十九   (论一首 脉证一条 方四首)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月端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目闰 目闰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藜芦甘草汤
  • 7 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二十   (证三条 方八首)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方见利中)。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妇人宿有症病,经
  • 8 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十七   (论一首 脉证二十七条 方二十三首)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
  • 9 卷中·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五首)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
  • 10 卷中·黄疸病脉证并治十五   (论二首 脉证十四条 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
  • 11 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十六   (脉证十二条 方五首)   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   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衄
  • 12 卷中·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十三   (脉证九条 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
  • 13 卷中·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   (论七首 脉证五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 14 卷中·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十二   (论一首 脉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
  • 15 卷中·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十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 16 卷中·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十一   (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中寒,吐浊涕。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肝中风者,头目目闰,两胁痛,行带
  • 17 卷上·奔豚气病脉证治八   (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
  • 18 卷上·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九   (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
  • 19 卷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
  • 20 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
  • 21 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   (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
  • 22 卷上·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
  • 23 卷上·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
  • 24 卷上·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一   (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
  • 25 卷上·痉湿暍病脉诊第二   (论一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