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曜经

  • 出曜经
    出曜经全经三十卷三十四品,系对《法句经》所作之解释。其中所揭偈颂,多与吴·维只难译《法句经》一致。而用以解释偈颂的因缘故事,则与晋·法炬、法立共译的《法句譬喻经》相符,惟前者所举较后者为广。三十卷。印度·法救菩萨造,后秦·竺佛念译。又称《出曜论》。收在《大正藏》第四册。全经系由诗颂(uda^na,即优陀那,感兴偈),及注释此诗颂之故事(avada^na,即阿波陀那、譬喻)所组成。关于‘出曜’一词,僧睿〈出曜经序〉云(大正4·609b)︰‘出曜之言,旧名譬喻。即十二部经第六部也。’故知‘出曜’可能是译自十二部经之一的阿波陀那,即谓本经系以譬喻或寓言方式说奈远甚妙之教义。又,‘出曜’一词可能是出自《诗经》的‘日出有曜’。若果如此,则出曜即意为‘出现的光明’,亦即将经中的种种譬喻故事,以‘光明’为喻。

出曜经

  • 1 卷三十 △梵志品之二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若复有人所见侵欺。不兴恶怀有瞋怒意。守戒多闻降伏意识。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说曰: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
  • 2 卷二十九 △沙门品第三十三比丘乞求,以得无积。天人所誉,生净无秽。比丘乞求以得无积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遗馀计为财货。设有遗馀寻施与人不留遗长。如佛律禁
  • 3 卷二十七 △乐品第三十一胜则怨灭,负则自鄙。息则快乐,无胜负心。胜则怨灭负则自鄙者,如彼怨家昼夜伺察彼人。於彼有大怨嫌。从世至世不舍罪怨。如是经历数百千身。报怨乃息负者自鄙。是
  • 4 卷二十八 △心意品第三十二轻难护持,为欲所居。降心为善,以降便安。轻难护持者,所以如来世尊出现於世。正欲降伏人心去秽恶行。如彼修行之人。恒自思惟兴心设论。所谓心者招致众祸使人入
  • 5 卷二十五 △恶行品第二十九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者,诸佛世尊教诫後人三乘道者,不以脩恶而得至道。皆习於善自致道迹。是故说曰诸恶莫作也。诸善奉行者,彼修行人
  • 6 卷二十六 △[W201]要品第三十夜光照於冥,至日未出间。日光布大明,夜光便黤。
观此义已如来引喻。欲使後生明达其事。犹若夜光之虫处在幽冥。布其光明远有所照。谓为己明无有及者,值
  • 7 卷二十三 △泥洹品第二十七如龟藏其六,比丘摄意想。无猗无害彼,灭度无言说。如龟藏其六比丘摄意想者,犹彼神龟畏丧身命。设见怨雠藏六甲里内自思惟。若我不藏六者,便为猎者所擒。或枭其首
  • 8 卷二十四 △观品第二十八善观己瑕隙,使己不露外。彼彼自有隙,如彼飞轻尘。善观己瑕隙者,人但见彼恶不见己愆。互相是非共相诽谤。由如典场之人抄穀高扬。轻者在远重者在近。是故说曰:善观
  • 9 卷二十二 △广演品第二十五虽诵千章,不义何益。宁解一句,闻可得道。虽诵千章不义何益者,夫人在世多诵广学不晓义理。亦复不了味义句义,犹如有人多负草木至百千担。正可劳苦无益时用。是故
  • 10 卷二十 △恚品第二十一除恚去憍慢,超度诸结使。不染著名色,除有何有哉。
除恚去憍慢者,夫人瞋恚败善行人。所以竞利多少亡家破国种族灭尽皆由恚。以憍慢灭已灭当灭。是故说除恚去
  • 11 卷二十一 △如来品之二诸有不信佛,如此众生类。当就於厄道,如商遇罗刹。诸有不信佛者,阎浮利地有众多贾客。共相率合入海采宝。正值回波恶风吹坏大船。复有诸人乘弊坏船。顺风流迸堕罗刹
  • 12 卷十八 △杂品之二自归大圣雄,欲觐尊沙门。今欲自悔过,久来所作罪。尔时世尊还现色相威神炳著。手执指鬘诣祇洹精舍告诸比丘,汝等将此指鬘度为比丘。即如佛教得为道人。清旦著衣持钵入
  • 13 卷十九 △华品第十九孰能择地,舍鉴取天。唯说法句,如择善华。如来所以演此偈者,欲以生言致难。然无能致诘者,佛还自说孰能择地舍鉴取天。唯说法句如择善华。佛以偈报曰:学者择地,舍鉴取天
  • 14 卷十七 △惟念品第十六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按如佛所说。出息入息念者,安者谓息入。般者谓息出。彼修行人当善观察二甘露门。一者安般二者不净观。或有行人但修安般或修
  • 15 卷十五 △利养品下芭蕉以实死,竹芦实亦然。駏驉坐妊死,士以贪自丧。
芭蕉以实死者,皮皮相裹叶叶相连。欲求其实终不可得。彼树常宜根生一芽树便辄死。竹芦实亦然。是故说芭蕉以实
  • 16 卷十六 △忿怒品第十五不怒而兴怒,不造而行恶。彼受其苦痛,今世亦後世。
昔佛在拘奢弥瞿师园中。尔时彼村众多比丘好喜斗诤。恶眼相视共相毁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止止比丘勿共斗
  • 17 卷十三 △沙门品第十二截流而渡,无欲如梵。知行已尽,逮无量德。截流而渡者,流者结使之本。漏出色声香味细滑意法,犹如江河诸流尽趣于海。凡夫结使亦复如是,漏出尘劳色声香味细滑意法。彼
  • 18 卷十四 △道品之二吾已说道,除爱固刺。宜以自勖,受如来言。夫如来言教终不复重出言成教。更不重演所说,安详终不卒暴。所畅法本与义相从。观前受化应问。何法辄往度之。已说当说随时布
  • 19 卷十一 △诽谤品第九之馀若猗内藏,依贤圣活,愚者堕恶,犹愿邪见。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数千万众前後围绕而为说法。有异比丘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来莫说休息
  • 20 卷十二 △信品第十一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昇天世。信惭戒意财者,世傥有人族姓男族姓女有此信财。惭愧戒意财者,便为亿百千众生於中独尊贵。为人所敬众生乐从不能去离
  • 21 卷十 △学品第八护身恶行,自正身行,护身恶者,修身善行。
护身恶行者,何以故说身恶行。自知内过知他人过故名恶行。恶已充具颜色变异。或以手拳相加毁坏形体。此恶众事今世後世不
  • 22 卷八 △念品第六念喜生忧,念喜生畏。无所念喜,何忧何畏。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外道梵志素少子息唯有一子卒便命终昼夜追忆不能饮食脱衣露形在冢啼哭恒忆亡儿行来进止处所
  • 23 卷九 △戒品第七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後上天乐。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慧人欲求三法者,常当护於禁戒。云何为三法。一谓善者称之慎以法律。二者
  • 24 卷六 △无放逸品第四下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正念常兴起者,或有行人兴起想念。所欲为事则不成办。尊者童子辩说曰:意念施设事心悔则不办。识猛专一念何愿而
  • 25 卷七 △放逸品之二吾观远来士,众相不缺漏。此必王世界,终不宗奉师。是时菩萨问阿兰曰:汝学积久涉苦无数为获何证而自娱乐。阿兰报曰:吾所游学度於色想上至空处。於其中间而自娱乐。是
  • 26 卷四 △欲品第二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并侍者阿难。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中。乞食已周还出城外。有一妇人抱儿持瓶诣井汲
  • 27 卷五 △爱品第三夫人无止观,多欲观清净。倍增生爱著,缚结遂固深。夫人无止观者,如有人不善观染著。身心缠裹不解。於其中间不能思惟善法。是故说曰:夫人无止观。不得至于道。多欲观清
  • 28 卷三 △无常品下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压,病条至际。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天人龙鬼众生之类广演法教。时国王波斯匿母年过百二十卒得重病。非医药所疗神祇不能救。不经日
  • 29 卷一 >△无常品第一之一昔佛在波罗奈国。佛告诸比丘,当来之世众生之类。寿八万四千岁。尔时寿八万四千岁众生辈。於此阎浮利内。众生共居一处。穀米丰熟人民炽盛。鸡狗鸣唤共相闻
  • 30 卷二 △无常品之二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是时彼比丘闻此语已,内自惭愧。解知一切万物。皆当归死无常变易不可久居。恩爱别离怨憎会苦。思惟无我无人无命心意专正趣泥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