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本草纲目 > 虫部·蜣螂翻译赏析

本草纲目

虫部·蜣螂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

虫部·蜣螂

书籍:本草纲目    更新时间:2021-07-28

释名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令吃下。
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二便不通,用全部。各研为末,水送服。
小便血淋。用蜣螂研为末,水冲服。“
痔泥土出水。用蜣、螂一个阴干,加冲片少许,研为细末,搓纸捻蘸末塞入孔内,渐渐生肉,药自退出,即愈。又方:用蜣螂焙干,研为末,先以矾汤洗过,再加药末敷贴。
疔肿恶疮。生取蜣螂一个,在蜜汤中浸死,瓦上焙焦为末。先用针烧过,把疮肿挑破,然后用醋调药末敷涂。
无名恶疮。用死蜣螂捣汁敷涂。

《虫部·蜣螂》相关文章

  • 《田柴科制》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朝鲜王氏高丽实行的田制。“田”指耕地,“柴”指山林,“科”指官吏等级。即将国家田地、山林按领受人等级分配,领受人对田地、山林只有收租权,租税额由国家规定,死后还田。从而
  • 《仆固》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复姓。唐有仆固怀恩。见《旧唐书.仆固怀恩传》。参见“仆骨”。 怀恩: 感念恩德。 仆骨: 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
  • 《面从心违》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表面: 事物的外表;最外层:表面现象|显露于表面|表面化。 心里: 1.胸膛里面。 2.思想里;头脑里。 3.犹心中。 不以为然: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
  • 《猎食》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捕捉或寻找食物。 2.犹谋食。 谋食: 犹谋生。 捕捉: 1.缉捕;捉拿。 2.指抓住(机会)。 3.犹捉摸。 寻找: 找;觅求。 食物: 1.吃的和其他东西。 2.偏指吃的东西。
  • 《鬼目粽》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南朝宋刘义恭被害后,眼珠被挖出投入蜜中浸之,宋废帝(刘子业)称之为“鬼目粽”。 珠被: 泛指华贵的被子。 被害: 1.遭杀害。 2.遭受灾害。 废帝: 1.废黜皇帝。 2.被废黜
  • 《贯朽》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穿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 2.书编朽断。形容读书勤苦。 读书: ①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读书声ㄧ读书笔记 ㄧ读书得间(读书时能发现问题)。 ②指学习功
  • 《弊落》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衰落。 衰落: ①由强而弱;失去盛势;没落:文教衰弱,风俗靡靡|《西方的衰落》。 ②无线通信中,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出现时强时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由于电波循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点的电
  • 《斩蛇逐鹿》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斩蛇逐鹿成语读音:zhǎn shé zhú lù成语解释: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指群雄角逐,争夺天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
  • 《一无所获》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一无所获成语读音:yī wú suǒ huò成语解释:一无:全无。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
  • 《文韬 守国第八》 原文翻译 - - 六韬 - - 文王问太公曰:“守国奈何?” 太公曰:“斋,将语君天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 王即斋七日,北面再拜而问之。 太公曰:“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故春道生,万物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