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古文观止 > 赠黎安二生序翻译赏析

古文观止

赠黎安二生序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

赠黎安二生序

书籍:古文观止    更新时间:2021-04-13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赠黎安二生序》相关文章

  • 《前亲晩后》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前妻之子。对后母而言。 前妻: 再婚男子的以前的妻子。 后(後)hòu ㄏㄡˋ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
  • 《糜费》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浪费。 [waste] 浪费;耗费过多 生活糜费 浪费: 对人力、财物、时间等用得不当或没有节制:反对浪费,提倡节约。 费(費)fèi ㄈㄟˋ 用钱财:花费。消费。 用,消耗:费事。费时
  • 《裂敝》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破裂损坏。 损坏: 1.残破;破损;使失去效能。 2.杀害。 破裂: ①开裂;破损开裂:天时寒,面皆破裂|衣裳破裂。 ②破坏、分裂。多指感情与关系:我俩感情破裂,无法维持婚姻|谈判破裂
  • 《开讽》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启发劝谏。 启发: ①开导指点,使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启发式教学|这番话对我很有启发。 ②阐明;阐释: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劝谏: 劝告;规劝:一再劝谏|不听劝谏。 讽(諷)fěng ㄈㄥ
  • 《黑鼾》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熟睡打鼾。 打鼾: 熟睡时发出粗重呼吸声。 熟睡: 酣睡。 黑hēi ㄏㄟˉ 像墨和煤那样的颜色,与“白”相对:黑白。 暗,光线不足:黑暗。黑夜。 隐蔽的,非法的:黑枪。黑市。
  • 《过电》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电流通过(身体);触电。 通过: 1.通行;穿过。 2.议案等经过法定人数的同意而成立。 3.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4.征求有关的人或组织的同意或核准。 电
  •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畔:田界。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让别人先走。形容礼让成为社会风气。 开路: ①开辟道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②在前引路:开路先锋。 ③电路中的开关呈开启状
  • 《本本》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书本;本子:你看,本本上写得很清楚嘛。 书本: 装订成册的著作。 清楚: ①易了解和辨认:道理已讲得很清楚了|稿面清楚|我视力好,靶心看得很清楚。 ②了解;知道:这事儿我最清楚。 ③明
  • 《宝儿》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隋炀帝的宫女,以轻盈而多憨态着称。 宫女: 被征选在宫廷里服役的女子。 憨态: 天真而略显傻气的神态:憨态可掬。 轻盈: ①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轻盈的舞步|下车何轻盈,
  • 《波委云集》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波委云集成语读音:bō wěi yún jí成语解释:委:堆积。如波浪之相积,云层聚集。比喻众物聚集在一处成语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杂述》:“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