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战国策 > 燕三·齐韩魏共攻燕原文翻译赏析

战国策

燕三·齐韩魏共攻燕原文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燕三·齐韩魏共攻燕原文

书籍:战国策    更新时间:2021-07-28
  齐、韩、魏共攻燕,燕使太子请救于楚。楚王使景阳将而救之。暮舍,使左右司马各营壁地,已,稙表。景阳怒曰:“女所营者,水皆至灭表。此焉可以舍!”乃令徙。明日大雨,山水大出,所营者水皆灭表,军吏乃服。于是遂不救燕,而攻魏雍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惧,乃罢兵。魏军其西,齐军其东,楚军欲还不可得也。景阳乃开西和门,昼以车骑,暮以烛见,通使于魏。齐师怪之,以为燕、楚与魏谋之,乃引兵而去。齐兵已去,魏失其与国,无以共击楚,乃夜遁。楚师乃还。

《燕三·齐韩魏共攻燕原文》相关文章

  • 《识时知务》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认清形势的发展,通晓事务的变化。 通晓: 了解;精通:通晓六国文字。 变化: 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ㄧ变化多端ㄧ情况发生了变化。 发展: ①事物由小到大、
  • 《朦朦忪忪》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形容似醒非醒﹐眼睛模糊。 模糊: 1.亦作“模胡”。 2.不分明;不清楚。 3.谓草率,马虎。 4.混淆。 朦朦: 1.迷惘貌。 2.微明貌。 眼睛: 1.眼的通称。 2.指眼力;眼光
  • 《悔恨》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懊悔:悔恨不已。 懊悔: 烦恼,后悔:懊悔当初不该如此。 不已: 1.不止,继续不停。 2.岂非。 3.不得已。 恨hèn ㄏㄣˋ 怨,仇视:怨恨。愤恨。仇恨。痛恨。 为做不到或做
  • 《壶口瀑布》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在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的黄河中。两岸高山狭窄,黄水奔流至此,直泻深沟,浪花飞溅,声如雷鸣。瀑布宽约30米,十分壮观。附近还有龙门胜景,景色优美。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寄孥》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寄托妻子和儿女。 妻子: 1.妻。 2.妻和子。 寄托: ①托付:把孩子寄托在邻居家里。 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哀思ㄧ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
  • 《短言》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短促的用语。 2.犹琐言,琐语。 譬况: 亦作“譬況”。用近似的事物来比照说明。 琐语: 1.亦作“璅语”。 2.犹琐言。记述逸闻﹑琐事的文章体裁,常作书名
  • 《搊抬》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捧场﹐奉承。 捧场: 原指去剧场为戏曲演员的表演喝彩。后也比喻替别人的某种活动或局面吹嘘:他搞了个什么活动,拉了一帮哥们为他捧场。 奉承: 用好听的话恭维人,向人讨好:奉承话
  • 《笆篓》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即篓子。用竹篾或荆条编织成的盛器。 盛器: 盛放东西的器具。 荆条: 荆的枝条,性柔韧,可编制筐篮、篱笆等。 篓子: 用竹篾、荆条、苇篾等编成的盛器,一般为圆桶形。 竹篾: 剖
  • 《流落不偶》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流落不偶成语读音:liú luò bù ǒu成语解释:流落:留居他乡,穷困潦倒;偶:遇。指潦倒失意,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成语出处:宋·陆游《陈长翁文集序》:“得志者司诏令,重金石;流落不偶者,娱忧
  • 《第八十二回 三教大会万仙阵》 原文翻译 - - 封神演义 - - 万仙恶阵列出隈,飒飒寒风劈颈吹;片片祥光笼斗柄,纷纷杀气透灵台。鱼龙此际分真伪,玉石从今尽脱胎;多少修持中此劫,三尸斩去五云开。话说余化龙与余达等,俱听了余德之言,不以周兵为意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