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聊斋志异 > 太原狱翻译赏析

聊斋志异

太原狱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太原狱

书籍:聊斋志异    更新时间:2021-04-13

太原有民家,姑妇皆寡。姑中年不能自洁,村无赖频频就之。妇不善其行,陰于门户墙垣阻拒之。姑惭,借端出妇;妇不去,颇有勃-,姑益恚,反相诬告诸官。官问坚夫姓名,媪曰:“夜来宵去,实不知其阿谁,鞫妇自知。”因唤妇。妇果知之,而以坚情归媪,苦相抵。拘无赖至,又哗辨:“两无所私,彼姑妇不相能,故妄言相诋毁耳。”官曰:“一村百人何独诬汝?”重笞之。无赖叩乞免责,自认与妇通。械妇,妇终不承。逐去之。妇忿告宪院,仍如前,久不决。

时淄邑孙进士柳下令临晋,推折狱才,遂下其案于临晋。人犯到,公略讯一过,寄监讫,便命隶人备砖石刀锥,质理听用。共疑曰:“严刑自有桎梏,何将以非刑折狱耶?”不解其意,姑备之。明日升堂,问知诸具已备,命悉置堂上。乃唤犯者,又一一略鞫之。乃谓姑妇:“此事亦不必甚求清析。滢妇虽未定,而坚夫则确。汝家本清门,不过一时为匪人所诱,罪全在某。堂上刀石具在,可自取击杀之。”姑妇趑趄,恐邂逅抵偿,公曰:“无虑,有我在。”于是媪妇并起,掇石交投。妇衔恨已久,两手举巨石,恨不即立毙之,媪惟以小石击婰退而已。又命用刀。妇把刀贯胸膺,媪犹逡巡未下。公止之曰:“滢妇我知之矣。”命执媪严梏之,遂得其情。笞无赖三十,其案始结。

附记:公一日遣役催租,租户他出,妇应之。投不得贿,拘妇至。公怒曰:“男子自有归时,何得扰人家室!”遂笞役,遣妇去。乃命匠多备手械,以备敲比。明日合邑传颂公仁。欠赋者闻之,皆使妻出应,公尽拘而械之。余尝谓:孙公才非所短,然如得其情,则喜而不暇哀矜矣。

《太原狱》相关文章

  • 《诸葛铜鼓》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相传为诸葛亮创制的铜鼓。 创制: 1.创建;创造。 2.建立制度。 铜鼓: 古代青铜打击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流行于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东南亚一带,以
  • 《谊士》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义士。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笃行: 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恪守: 〈书〉严格遵守:恪守中立ㄧ恪守不渝。 义士: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
  • 《蜜炬》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蜡烛。 蜡烛: 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 炬jù ㄐㄩˋ 火把:火炬。目光如炬。付之一炬。 蜜mì ㄇㄧˋ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蜜。
  • 《理状》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犹政绩。 政绩: 亦作“政勣”。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 理lǐ ㄌㄧˇ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
  • 《款语温言》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指诚恳而温和的言辞。 言辞: 1.说话或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 2.言论。 温和: ①谓气候不冷不热:天气温和|温和的昆明,四季如春。 ②性情、态度、语句等不粗暴,不严厉,让人感到
  • 《洁泽》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洁白光润。 洁白: 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洁白的床单 ◇洁白的心灵。 光润: 光滑润泽(多指皮扶)。 泽(澤)zé ㄗㄜˊ 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金属
  • 《和衣》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谓不脱衣服。 衣服: 1.衣裳,服饰。 2.借指形体,身躯。 不脱: 1.不会脱落。 2.用于动词之后,表示摆脱不掉。 和hé ㄏㄜˊ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
  • 《范张鸡黍》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黍子: 黍的子实。通称黄米。 一起: 1.一旦发生;一旦兴起。 2.谓一旦崛起。
  • 《摈僇》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被斥逐受辱。 斥逐: 驱逐。 受辱: 遭受侮辱。 摈(擯)bìn ㄅㄧㄣˋ 排除,抛弃:摈弃。摈除。摈黜(罢黜并放逐)。摈诸门外。 古同“傧”,迎宾。
  • 《若出一轨》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若出一轨成语读音:ruò chū yī guǐ成语解释: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种事物非常相似成语出处:清·陈田《序》:“嘉靖之季,以诗名者有后七子,李王为之冠,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