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文言文 > 论积贮疏翻译赏析

文言文

论积贮疏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论积贮疏

书籍: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1-11-26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相关文章

  • 《中藏》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内脏。 2.指内心情感或腹中才学。 3.喻诗文内容。 4.中藏府的省称。 中藏府: 1.亦作“中臧府”。 2.汉内库名。有令﹑丞,主金银货物之事。 内脏: 人或动物的胸腔和
  • 《油光晶亮》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形容非常光滑明亮。 光滑: 物体表面平滑;不粗糙:皮肤光滑丨大理石的桌面很光滑。 明亮: 1.清晰。 2.光明而坚贞。 3.光亮;光线充足。 4.清晰而响亮。 5.明白清楚。
  • 《朽树》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枯树。 枯树: 凋枯之树。 树(樹)shù ㄕㄨˋ 木本植物的通称:树木。树林。树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种植,培育:树艺(“艺”,种植)。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 立,建立:树立
  • 《数度》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犹制度。 2.指广长。广,指口径;长,指上下。 3.指天象星宿运转的度数。 4.几次。 度数: 按度计算的数目:用电度数逐月增加。 天象: 1.《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
  • 《口勑》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见“口敕”。 口敕: 1.亦作“口勑”。亦作“口勅”。 2.口宣诏敕。 3.帝王口头的诏令。 口kǒu ㄎㄡˇ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
  • 《鬼区》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边远地区。 2.鬼集居之区域。 区域: 地区:跨区域|区域自治。 集居: 集中地居住[在某一区域];聚居。如:居民集居地。 鬼guǐ ㄍㄨㄝˇ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
  • 《倒茬》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轮作。 [rotation of crops] 农作物轮作 轮作: 也称轮种﹑轮栽。耕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土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合理的轮作,可以恢复和
  • 《表蒙子》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装在表盘上的透明薄片。 [watch glass;watch cover] 钟表表面上覆盖的玻璃或透明塑料 透明: 1.晓悟领会。 2.彻底。 3.能透过光线的。 4.常形容透亮;明白。 薄片: 1
  • 《贝叶经》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指佛经。古代印度人写经于树叶上,故称。 佛经: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参看〖释藏 〗。 写经: 1.抄写佛教经典。 2.指抄写的佛经。
  • 《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 原文翻译 - - 北齐书 - - 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