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三命通会 > 六甲日甲戌时断翻译赏析

三命通会

六甲日甲戌时断
《三命通会》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和《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时为辅,定人吉凶。后三卷记载了,大量的平古歌赋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该书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是中国传统命理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在内容完整上古本里要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内容最全,现代本的要数增广校正版《三命通会》内容最全。

六甲日甲戌时断

书籍:三命通会    更新时间:2021-04-08

六甲日生時甲戌,木遭火局氣不舒;爲了好善福平常,父母並傷誠可。

甲日甲戌時,甲用丙爲食,辛爲官,戌上食神入火局,辛有餘氣,身被火焚,爲人好善,平常衣祿。甲以戊爲父,癸爲母,戌上旺甲傷戊,內有暗戊傷癸,戊癸受克,難爲二親。

甲子日甲戌時,春壽,夏暴,秋貴,冬,移根換葉,柱見純亥夾角,雖貴終凶。辰戌醜未,雜氣財官,亦吉。

甲寅日甲戌時,比肩爭祿,木氣遭焚,四十後漸不如前。甲丙申子年月,大貴。純戌風憲,午月,行水火運,七八品貴。

甲辰日甲戌時,財源穩厚,多凶。春月金火運,官至六品。

甲午日甲戌時,春生,貴人扶持。夏,背祿逐馬。冬,印緩,吉。純寅年月,近侍貴。

甲申日甲戌時,夾酉官貴,但身孤,發亦不久。春生,木土運,貴。

甲戌日甲戌時,背祿逐馬,平常。秋生,官煞有氣,貴。辰戌醜未月,吉。卯月凶。若丙寅、甲午年月,三甲食二丙,丙夏得時,居寅長生,甲就食見祿,主富貴。

時逢甲戌比肩逢,庫有天祿火氣沖;雞鴨同鳴皆聚散,到頭心志不相同。甲日時通甲戌,比肩帶祿相逢。天孤倉庫隱其中,酉醜辰支取用。無鑰沖刑開破,立身多學少成。柱金木火旺火生,先暗後明之命。

《六甲日甲戌时断》相关文章

  • 《众巧》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众多的巧匠。 2.指众人的智慧。 众多: 多;许多。 众人: 1.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者。 2.一般人﹐群众。 3.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智慧: 指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
  • 《应卒》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亦作“应猝”。 2.犹应急。 应猝: 见“应卒”。 应急: 应付急需;应付紧急情况。 卒zú ㄗㄨˊ 兵:士卒。小卒。兵卒。 旧称差役:走卒。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 《沈怨》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亦作“沉怨”。 2.深积的怨恨。 怨恨: 1.仇恨;强烈不满。 2.感伤不平。 3.悔恨。 4.埋怨。 怨yuàn ㄩㄢˋ 仇恨:怨恨。恩怨。宿怨。怨仇。怨敌。怨府(大家
  • 《韶脑》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即樟脑。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樟脑》。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继承家学,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
  • 《镌改》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犹删改。 删改: 删除改动。 改gǎi ㄍㄞˇ 变更,更换:改变。更(gēng )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 姓。 镌(鎸)juān ㄐㄩㄢˉ 雕
  • 《法书》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①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作为书法典范的字。 ②敬辞,称对方写的字。 (1) [model calligraphy]∶有高度艺术性的可以做为书法典范的字 (2) [your honorable penmanship]∶敬辞,
  • 《巉嶻》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险峻貌。亦指险峻的山。 险峻: 峻:山高而陡。指山势高而险:群山险峻难攀。 巉chán ㄔㄢˊ 山势高峻:巉刻(a.山峰陡峭;b.言词尖刻)。巉岩。巉峭。巉峻。巉崖。巉巉。
  • 《才高咏絮》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高咏: 1.朗声吟咏。 2.好诗篇;佳作。 示人: 让人知道;让人看见。 卓越: 杰出;超出一般:卓越人材|卓越功勋|卓越的才能|卓越的社会活动家
  • 《锦天绣地》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锦天绣地成语读音:jǐn tiān xiù dì成语解释:形容房屋或其他环境布置得十分美观华丽。成语出处:宋·范成大《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
  • 《荒子孱孙》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荒子孱孙成语读音:huāng zǐ chán sūn成语解释:孱:低劣。指不成材的子孙,放荡无行的后代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本论》:“虽有荒子孱孙,犹七八百岁而后已。”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