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文言文 > 《看竹图》记翻译赏析

文言文

《看竹图》记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看竹图》记

书籍: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1-11-26
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
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徒,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8],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皮子居易堂读书且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11]。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12]。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

《《看竹图》记》相关文章

  • 《忠谏》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忠心规劝。 [expostulate]忠诚的劝谏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规劝: 郑重地劝告,使改正错误:多次规劝,他仍无悔改之意。 忠心: 1.真诚;忠诚。 2.忠诚的心。 忠
  • 《眴视》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惊视。 2.凝神注视。 惊视: 犹惊看。 注视: 集中目光看:注视着远方。 凝神: 聚精会神。 视(視)shì ㄕˋ 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
  • 《西京七族》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西汉皇后的七个家族。指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晋庾亮《让中书监表》:“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金,决不尽败。”一说,指吕氏﹑窦氏﹑卫氏﹑上官氏﹑霍
  • 《日新月著》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更新: ①旧的去了,新的来到;除去旧的,换成新的:万象更新ㄧ岁序更新ㄧ更新设备ㄧ更新武器。 ②森林经过采伐、火灾或破坏后重新长起来。 显
  • 《卖国求利》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勾结投靠敌人,出卖国家的权益,谋求个人的富贵。同“卖国求荣”。 富贵: 指有钱又有地位:荣华富贵ㄧ富贵人家。 个人: ①一个人(跟‘集体’相对):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ㄧ集体领导
  • 《奸胥》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旧指官府中巧于舞弊的小吏﹑衙役。 小吏: 职位很低的官员。 中巧: 犹心巧。 官府: ①旧时称行政机关,特指地方上的。 ②称封建官吏。 舞弊: 做违法乱纪的事,使用欺骗的手段。
  • 《喊话》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在前沿阵地上对敌人大声宣传或劝降。 (1) [propaganda directed to the enemy at the front line]∶向距离较远的对方高声说话。常指在前沿阵地上对敌人大声宣传或劝降 对
  • 《长寿》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寿命长久。 2.谓维持的时间长久。 [long life;longevity;long-lived] 寿年久长 考虑到他小孩时期体弱多病这个事实,他的长寿可说是不简单的 维持: 1.维系;保持。 2.
  • 《变眚》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预示将发生灾祸的变异现象。 现象: 见“本质与现象”。 变异: 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预示: 事先显示。 发
  • 《珍宝部·卷八》 原文翻译 - - 太平御览 - -   ○琅玕   《孝经援神契》曰:神灵滋则琅玕景。(宋均注曰:事神明得理,则琅玉有光。)   《尔雅》曰:西北之美者,则昆仑之璆琳、琅玕焉。   《说文》曰:琅玕,石之似玉者。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