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包公案 > 第六则 包袱翻译赏析

包公案

第六则 包袱
《包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响较大。安遇时,生活于明朝中期,松江华亭人,早年中过武举,三代将门后裔,后迁居云南昆明府。《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高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激增。

第六则 包袱

书籍:包公案    更新时间:2021-04-14

话说宁波府定海县佥事高科、侍郎夏正二人同乡,常相交厚,两家内眷俱有孕,因指腹为亲。后夏得男名昌时,高得女名季玉,夏正遂央媒议亲,将金钗二股为聘,高科慨然受了,回他玉簪一对。但夏正为官清廉,家无羡余,一旦死在京城,高科助其资用奔柩归丧。高科寻亦罢官归家,资财巨万。昌时虽会读书,一贫如洗,十六岁以案首入学,托人去高岳丈家求亲。高嫌其贫,有退亲之意,故意作难道:“须备六礼,方可成婚。今空言完亲,我不能许。他若不能备礼,不如早早退亲,我多送些礼银与他另娶吧。”又延过三年,其女尝谏父母不当负义,父辄道:“彼有百两聘礼,任你去矣,不然,难为非礼之婚。”季玉乃窃取父之银两及己之镯、钿、宝钗、金粉盒等,颇有百余两,密令侍女秋香往约夏昌时道:“小姐命我拜上公子。我家老爷嫌公子家贫,意欲退亲,小姐坚不肯从,日与父母争辩。今老相公道,公子若有聘金百两,便与成亲。小姐已收拾银两钗钿约值百两以上,约你明日夜间到后花园来,千万莫误。”昌时闻言不胜欢喜,便与极相好友李善辅说知。善辅遂生一计道:“兄有此好事。我备一壶酒与兄作贺礼。”至晚,加毒酒中,将昌时昏倒。善辅抽身径往高佥事花园,见后门半开,至花亭果见侍女持一包袱在手。辅接道:“银子可与我。”

侍女在月下认道:“你非夏公子。”辅道:“我正是。秋香密约我来。”侍女再又详认道:“你果不是夏公子。是贼也。”

辅遂拾起石头一块,将侍女劈头打死,急拿包袱回来。昌时尚未醒。辅亦佯睡其傍。少顷,昌时醒来对善辅道:“我今晚要去接物矣。”辅道:“兄可谓不善饮酒,我等兄不醒,不觉亦睡。此时入静,可即去矣。”昌时直至高宅花园,四顾寂然,至花亭见侍女在地道:“莫非睡着了吗?”以手扶起,手足俱冷,呼之不应,细看又无余物,吃了一惊,逃回家去。

次日,高佥事家不见侍女,四下寻觅,见被打死在后花园亭中,不知何故,一家惊异。季玉乃出认道:“秋香是我命送银两钗钿与夏昌时,令他备礼来聘我。岂料此人狠心将她打死,必无娶我的心了。”高科闻言大怒,遂命家人往府衙急告:告为谋财害命事:为盗者斩,难逃月中孤影;杀人者死,莫洗衣上血痕。狠恶夏昌时系故侍郎夏正孽子,因念年谊,曾经指腹为亲,自伊父亡去,从未行聘。岂恶串婢女秋香,构盗钗钿,见财入手,杀婢灭迹。财帛事轻,人命情重,上告。

昌时亦即诉道:诉为杀人图陷事:念身箕裘遗胤,诗礼儒生。先君侍郎,清节在人耳目;岳父高科,感恩愿结婚姻。允以季玉长姬,许作昌时正室。金钗为聘,玉簪回仪。没想到家运衰微,二十年难全六礼,遂致岳父反复,千方百计求得一休。先令侍女传言,赠我厚赂;自将秋香打死,陷我深坑。

求天劈枉超冤。上诉。

顾知府拘到各犯,即将两词细看审问。高科质称:“秋香偷银一百余两与他,我女季玉可证。彼若不打死秋香,我岂忍以亲女出官证他?且彼虽非我婿,亦非我仇,纵求与彼退亲,岂无别策,何必杀人害命赖他?”夏昌时质称:“前一日,你令秋香到我家哄道,小姐有意于我,收拾金银首饰一百余两,叫我夜到花园来接,我痴心误信他。及至花园,见秋香已被打死在地,并无银两。必此婢有罪犯,你要将她打死,故今她来哄我,思图赖我。若果我得她银两,人心合天理,何忍又打死她?”顾公遂叫季玉上来问道:“一是你父,一是你夫,你是干证。从实招来,免受刑法。”季玉道:“妾父与夏侍郎同僚,先年指腹为婚,受金钗一对为聘,回他玉簪一双。后夏家贫淡,妾父与他退亲,妾不肯从,及收拾金银钗钿有百余两,私命秋香去约夏昌时今夜到花园来接。竟不知何故将秋香打死,银物已尽取去,莫非有强奸秋香不从的事,故将秋香打死,或怒我父要退亲,故打死侍婢泄忿。望青天详察。”顾公仰椅笑道:“此干证说得真实。”夏昌时道:“季玉所证前事极实,我死也无怨,但说我得银打死秋香,死亦不服。我想这可能是前生冤孽,今生填还,百口难辩。”遂自诬服。府公即判道:审得夏昌时,仗剑狂徒,滥竽学校,破家荡子,玷辱家声。故外父高科弃葑菲而明告绝;乃笄妻季玉重盟誓而暗赠金银。胡为既利其财,且忍又杀其婢,此非强奸恐泄,必应黩货瞒心。赴约而来,花园其谁到也;淫欲以逞,暮夜岂无知乎?高科虽曰负盟,绝凶徒实知人则哲;季玉嫌于背父,念结发亦观过知仁。

高女另行改嫁,昌时明正典刑。

昌时已成狱三年。适包公奉旨巡行天下,先巡历浙江,尚未到任,私行入定海县衙。胡知县疑是打点衙门者,收入监去。

及在狱中,又说:“我会做状,你众囚若有冤枉者,代你作状申诉。”时夏昌时在狱,将冤枉从直告诉,包公悉记在心后,用一印令禁卒送与胡知县,知县方知是巡行老爷,即慷慨跪请坐堂。及升堂,即调昌时一案文卷来问,季玉坚执是伊杀侍婢,必无别人。包公不能决,再问昌时道:“你曾泄露与人否?”

昌时道:“只与好友李善辅说过,其夜在他家饮酒,醒来,辅只在旁未动。”包公猜道:这等,情已真矣,不必再问。遂考校宁波府生员,取李善辅批首,情好极密,所言无不听纳。至省后又召去相见,如此者近半年。一日,包公谓李善辅道:“吾为官拙清,今将嫁女,苦无妆资,你在外看有好金子代我换些。

异日倘有甚好关节,准你一件。你是我得意门生,外面须为我缜密。”李善辅深信无疑,数日后送古金钗一对,碧玉簪一对,金粉盒、金镜袋各一对,包公亦佯喜。即调夏昌时一干人再问。

取出金钗、玉簪、粉盒、金镜袋,尽排于桌上,季玉认道:“此尽是我以前送夏生者。”再叫李善辅来对,见高小姐认物件是她的,吓得魂不附体,只推是与过路客人换来的。此刻夏昌时方知前者为毒酒所迷,高声喝道:“好友!害人于死地。”善辅抵赖不得,遂供招承认。包公批道:审得李善辅,贪黩害义,残忍丧心。毒药误昌时,几筵中暗藏机阱;顽石杀侍女,花亭上骤进虎狼。利归己,害归人,敢效郦寄卖友;杀一死,坑一生,犹甚蒯通误人。金盆宝钗,昔日真赃俱在;铁钺斧铮,今秋大辟何辞。高科厌贫求富,思背故友之姻盟,掩实弄虚,几陷佳婿于死地。若正伦法,应加重刑。惜在缙绅,量从未减。

夏昌时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高季玉既怀念旧之志,永为好兮。昔结同心,曾山盟而海誓,仍断合卺,俾夫唱而妇随。

夏昌时罪既得释,又得成亲,二人恩爱甚笃,乃画起包公图像,朝夕供养。后夏昌时亦登科甲,官至给事。

《第六则 包袱》相关文章

  • 《赃据》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贪赃的罪证。 罪证: 犯罪的证据。 贪赃: 指官吏贪污受贿。 赃(贜)zāng ㄗㄤˉ 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赃物。赃款。赃证。追赃。退赃。人赃俱在。分赃。 据(據)jù
  • 《投售》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拿到市场出售。 出售: 出卖。 市场: ①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亦作商品买卖的场所。反映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关系。可按商品品种、地区、行业、发达程度等分类。
  • 《淘米》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洗米。 2.酒名。 [wash rice] 用水把米中的脏东西冲洗掉 淘táo ㄊㄠˊ 用水洗去杂质:淘米。淘金。淘汰。 挖浚,从深处舀出泥沙、污物:淘井。淘缸。 耗费:淘神。
  • 《杀风景》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1) [spoil the fun] 破坏美丽的景物。比喻在欢快的场合使人扫兴 不叫局也太杀风景。——《孽海花》 (2)
  • 《兢兢》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小心谨慎貌。 2.恐惧貌。 3.强壮貌。 4.精勤貌。 5.战栗貌。 恐惧: 惧怕:恐惧不安。 战栗: 打颤;发抖:闻变相顾战栗失色|乡民解衣裸体,伛偻战栗。 小心谨慎: 形容言
  • 《蠖屈鼠伏》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蠖:尺蠖;伏:俯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卑躬屈膝: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样子: 1.供人效法﹑模仿的榜样和式样。 2.情形,形势。
  • 《谷芒》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禾谷的芒刺。 芒刺: 1.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 2.比喻隐患。 3.比喻言词尖刻。 禾谷: 谷类作物。 谷gǔ ㄍㄨˇ 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山谷。河谷。
  • 《承让》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意为承蒙相让。 承蒙: 客套语。受到。 相让: 互相谦逊;彼此让步。 承chéng ㄔㄥˊ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
  • 《以寡敌众》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以寡敌众成语读音:yǐ guǎ dí zhòng成语解释:用少数人抵敌众多的人成语出处:《金史·吾扎忽传》:“吾扎忽性聪敏,有才智,善用军,常出敌之不意,故能以寡敌众。”近 义 词:以半击倍反 义
  • 《吾粲传》 原文翻译 - - 文言文 - -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