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本草纲目 > 草部·牵牛子翻译赏析

本草纲目

草部·牵牛子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

草部·牵牛子

书籍:本草纲目    更新时间:2021-07-28

释名
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气味
(子)苦、寒、有毒。

主治
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方:加大黄等分。又方:加生槟榔等分。
水盅胀满。用白牵牛、黑牵牛各取头末二钱,大麦面四两,和成烧饼,临星时烙熟食下,以茶送服。降气为验。
水肿尿涩。用牵牛研末,每服一匙,以小便通利为度。
浮肿气促,坐卧不安。用牵牛子二两,微炒,捣成末,浸乌牛尿中一夜,天明后加入葱白一把,煎开十多次,分二次安心服下。水从不便排出。
脚肿。用牵牛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姜汤送下。服药至小便通利为止。
小儿肿病,大小便不利。用黑牵牛、白牵牛各二两,炒取头末,加水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萝卜煎汤送下。
风热赤眼,用白牵牛末,加葱白同煮,研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葱汤送下,服毕,睡半时。
脸上粉刺。用黑牵牛末,调入面脂药中,每日洗搽脸部。
一切痈疸,无名肿毒。用黑白牵牛各一合,布包捶碎,加好醋一碗,熬至八成,露一宿,次日五更温服。以大便出脓血为妙。此方名“济世散”。

《草部·牵牛子》相关文章

  • 《祖葬》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奠祭送葬。 送葬: 1.送灵柩下葬。 2.葬送,断送。 奠祭: 谓献上酒食等祭祀死者﹑鬼神。 祖zǔ ㄗㄨˇ 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
  • 《游楫》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犹游船。楫,船桨,代指船。 游船: 载客游览的船。 代指: 生在指甲旁的疮。 游yóu ㄧㄡˊ 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游泳。游水。 不固定:游资。游走。游牧。游行。游学(古指离
  • 《清魂》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使意念纯净。 2.纯洁的魂魄。 魂魄: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体存在的精神。 意念: 思虑;念头。 纯洁: 纯正清白:思想纯洁|组织纯洁。 纯净: 洁净不杂:水质纯净。
  • 《前兄后弟》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南朝梁夏侯亶﹑夏侯夔兄弟二人先后出任豫州刺史﹐均政绩卓著﹐民颂之为前兄后弟。见《梁书.夏侯夔传》。 政绩: 亦作“政勣”。指官吏在执政时办事的成绩。 夏侯: 复姓。《史记.樊
  • 《吝细》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谓心胸狭窄,过分拘执于微末小事。 微末: 1.细微;微小。 2.犹言卑微低贱。亦用作谦词。 过分: (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过分谦虚,就显得虚伪了丨这幅画虽然画得不够
  • 《寰界》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犹世界。 世界: ①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②地球上一切地方和国家:周游世界|世界冠军。 ③一定的范围、领
  • 《奋舋》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亦作“奋衅”。 2.形容迅疾而有气势。 奋衅: 见“奋舋”。 气势: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 2.指声势。 3.气概﹐勇力。 4.气焰﹐权势。 5.气象﹐气派。 6.指诗文的
  • 《法定准备率》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按存款总额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各国规定的提存比率和办法有所不同。一般是法定准备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就增加,从而商业银行
  • 《同命运共呼吸》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同命运共呼吸成语读音:tóng mìng yùn gòng hū xī成语解释: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成语造句:我们都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人近 义 词:同呼吸共命运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利害一致成语
  • 《骨肉分离》 原文翻译 - - 成语大全 - - 成语名称:骨肉分离成语读音:gǔ ròu fēn lí成语解释: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