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文名篇 > 战国策 > 魏三·华军之战原文翻译赏析

战国策

魏三·华军之战原文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原作者不明,一般认为非一人之作。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原来的书名不确定,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成书据推断也并非一时,可能在秦统一以后。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策”论。《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魏三·华军之战原文

书籍:战国策    更新时间:2021-07-28

  华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

  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臣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魏王曰:“善。虽然,吾已许秦矣,不可以革也。”对曰:“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枭邪?欲食则食,欲握则握。今君劫于群臣而许秦,因曰不可革,何用智之不若枭也!”魏王曰:“善。”乃案其行。

《魏三·华军之战原文》相关文章

  • 《周轩》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回环而有窗的长廊。 长廊: 长的廊屋。 回环: 曲折环绕:溪水回环。 周zhōu ㄓㄡˉ 圈子,环绕:周围。周天。周转(zhuǎn )。周匝(a.环绕;b.周到)。 普遍、全面:周身。周延。周
  • 《幽人之风》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幽人:隐居的人;风:风格。指脱俗高雅的人。 风格: ①气度;作风:风格高ㄧ发扬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 ②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
  • 《録纪》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图箓预示之年代。録﹐通“箓”。 图箓: 图谶符命之书。 预示: 事先显示。 年代: ①犹时代:战争年代|年代久远。 ②历史上的计年单位。公元纪年每世纪中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如
  • 《京察》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 改为: 1.另制;重造。 2.改成。 3.改换;
  • 《记珠》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念珠。 念珠: 1.亦称“念佛珠”。 2.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串珠。用材不一,粒数有十八﹑二十七﹑五十四﹑一百零八之分。 记(記)jì ㄐㄧˋ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
  • 《常因》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一定的因缘。 因缘: 1.机会;缘分。 2.依据;凭借;攀附。 3.勾结。 4.罗织罪名,加以构陷。 5.牵合,比附。 6.发端;缘起。 7.原因。 8.佛教语。佛教谓使事物生起
  • 《钗裙》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首饰与衣裙。 衣裙: 下裳。泛指衣和裙。 首饰: 1.戴在头上的装饰品。 2.泛指耳环﹑项链﹑戒指﹑手镯等饰物。 裙qún ㄑㄩㄣˊ 一种围在腰以下的服装:裙子。裙钗。筒裙。
  • 《不完全变态》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昆虫变态的一个类型。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无蛹期。生活在水中的幼虫称稚虫,生活在陆地的幼虫称若虫。如蝗虫、蜻蜓等。 幼虫: 从昆
  • 《冰壶》 原文翻译 - - 词语大全 - - 1.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语本《文选.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絜凈也。” 2.借指月亮或月光。 月光: 1.月亮的光线﹐是由太
  • 《宋纪·宋纪二十四》 原文翻译 - - 续资治通鉴 - - 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秋,七月,甲辰,复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句院

关于我们 | 申明:本站所有古诗词及相关同容皆来自网络

copyright 2020 古诗大全:www.gushixiu.net 版权所有